华大留学
顶级导师一对一
名校对接无间隙
专业规划 诚信第一
热线电话

18163386506
18986116506

伦敦大学学院-词条

伦敦大学学院


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大学学院(10)

伦敦大学学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简称UCL),于1826年始建,位于英国伦敦,是一所世界著名的顶尖高等学府,为伦敦大学联盟创始院校,英国金三角名校,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伦敦政经学院并称G5超级精英大学。[1]

学校是伦敦第一所大学,为英国最难入读的学府之一,亦在多个世界大学排行榜上位居全球前十名,全英四强之列。学校拥有国家医学研究中心、太空探索实验室、盖茨比计算神经科学中心等领先科研机构,诞生了33位诺贝尔奖得主、3位菲尔兹奖得主以及众多科学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名人,如光纤之父高锟,电话之父亚历山大·贝尔核化学之父奥托·哈恩,DNA发现者分子生物学之父弗朗西斯·克里克等等。

中文名
伦敦大学学院
外文名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创办人
杰里米·边沁[2]、托马斯·坎贝尔、亨利·彼得·布鲁厄姆
创办时间
1826年2月11日[2]
校址
Gower Street, London WC1E 6BT, UK[3]
主管部门
伦敦大学
校训
Cuncti adsint meritaeque expectent praemia palmae(拉丁语:让一切努力赢得桂冠)
展开
简称
UCL
主要院系
人文与艺术学院、建筑学院、脑科学学院、工程科学学院、教育学院、管理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
展开
知名校友
夏目漱石、瑞奇·热维斯酷玩乐队、陈占祥、夏鼐、克里斯托弗·诺兰、克瓦米·恩克鲁玛、伍廷芳、长州五杰、王思聪
展开
类别
主要奖项
35枚诺贝尔奖、3枚菲尔兹奖、2项沃尔夫奖、1座拉斯克奖、1座图灵奖、4项透纳奖 7座格莱美奖、9座艾美奖、5座奥斯卡金像奖、5座金球奖、1项毛姆奖
展开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始建于1826年2月11日,原名“伦敦大学”(London University),是英格兰第三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校史仅短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杰里米·边沁被公认为是伦敦大学学院的精神之父。

1831年,由辉格党带领的英国政府成功为大学学院争取到皇家特许状,这赋予了其颁授学位的权力。1836年,伦敦大学学院(UCL)与其后成立的伦敦国王学院(KCL)共同组建了伦敦大学系统(University of London),作为旗舰大学处于伦敦大学系统的核心。


       作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产物,伦敦大学学院是英国的第一所现代化大学,亦是英国第一所按照同等标准接受女性学生的大学,其创立的初衷是希望摒弃教会学校的陈规旧制,倡导理性主义与教育平权,其目标为:“鼓励研究以及独立学者的进步,使得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精湛的学识来推动其所追求的科学和所生活的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

伦敦大学学院至今仍严格保持着自身的非宗教色彩,并且是全英国唯一一所不设有祈祷间的大学,因此,该校也被称作“高尔街上的无神论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坚持世俗理念的初衷就是为了能够让来自于不同教派的师生们(例如天主教徒与新教徒)和睦相处、共同进步,这种思想被保留至今,使得UCL充分尊重和反映了民族、文化与宗教的多样性[12],该原则也被反应在其“伦敦的全球性大学”(London's Global University)这一箴言上。

伦敦大学学院的本部校园坐落在伦敦市中心的布鲁姆斯伯里区(Bloomsbury)的高尔街(Gower Street),邻近大英博物馆大英图书馆、国王十字车站和摄政公园,亦被誉为世界十大最美校园[13],这里囊括了学校大部分的院系、主图书馆、Bloomsbury剧院以及UCL附属医院。

伦敦大学学院是英国规模最大学科最广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专精于人文历史建筑科技医学政治、经济、公共管理等学科领域,有着非常严苛的录取标准,众多学科录取比例极低。此外,毕业生被授予一等学位的比例相比其他罗素集团大学要低,而且每年的挂科率很高,堪称是英国教学标准最严格的大学之一。

创立之初


伦敦大学学院始建于1826年2月11日,最初的名字是”伦敦大学“(London University)。鉴于当时英格兰仅有的两所大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都是严格意义上的教会学校,伦敦大学学院立意成为带有宗教性质的大学之外的世俗选择。伦敦大学学院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来被创办和发展的,而不是单纯的学院或研究机构。

哲学家杰里米·边沁(1748~1832)在伦敦大学学院的创建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公认为是UCL的精神之父。尽管边沁被记载在学校的创建工程史中,但实际上他本人并没有直接参与伦敦大学学院的建设。边沁本人是“高等教育应广泛普及”理论的强烈拥护者,其思想与学院的早期宗旨即“教育人人平等”相呼应,鼓吹漠视一切性别、宗教信仰及政治主张上的差异。“国际化”(International)一词就是由边沁本人所创造出来的。其遗体被陈列在伦敦大学学院主楼的北部回廊中(2020年后转移至学生中心)以作为永久的纪念,完全向公众开放。

其他两位实际创办人分别是诗人托马斯·坎贝尔和律师亨利·彼得·布鲁厄姆。1825年,坎贝尔造访了德国的波恩大学,与同时期的牛津、剑桥两所高校不同,波恩大学的宗教自由理念获得了坎贝尔的赞赏。回国后,他致函深受边沁影响的布鲁厄姆,表示有意在伦敦创办一所和波恩大学类型相同的高等学府。该信件亦于同年2月被刊登在《泰晤士报》上,成为了最早有关创立伦敦大学学院事宜的公开草议。之后,在伦敦犹太人社团的领袖——以撒·里昂的撮合下,两人开始着手规划学院的兴建项目。

伦敦大学1826年1836年

学校最终于1826年以“伦敦大学”(London University)之名面世,并成为当地唯一一所招生不拘性别及宗教背景的世俗高校,其理事会委员中没有一位是宗教领袖,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因而称其为“高尔街上的无神论学院”。其开创多元学科、重整讲堂机制、取消宗教考核以及管治民主化等制度刻意模仿了爱丁堡大学和其他苏格兰高校的做法,在当时的英格兰众学府中显得颇为独特。


伦敦大学主楼

在1826年之前就已成立的学校理事会曾于国家议会上提议颁宪,以确立“伦敦大学”作为独立高等学府的地位。但这惹来了不少反对声音:除了国内英格兰教会和牛津、剑桥两校以及医学界的反对外,奥地利帝国首相克莱门斯·梅特涅亦要求他的驻英大使转述其对此项计划所持的“可能有损英格兰发展”的看法。

1827年,伦纳德·霍纳(赫瑞-瓦特大学的创办者)获委任为该校校长,但在4年后因遭到学校管理层的反对而离职。

直到1831年,由辉格党带领的英国政府才成功为学校争取到了皇家宪章,赋予了其颁授学位的权力。

伦敦大学学院1836年1907年


1836年,UCL(时称“伦敦大学”)与随后成立的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合并组建了新的伦敦大学系统(University of London),并更名为“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1871年,英国艺术收藏家费利克斯·斯莱德捐赠的伦敦大学学院斯莱德美术学院在UCL成立。

1878年,UCL获得了皇家补充宪章,成为英国第一所获准向女性授予学位的大学。同年,UCL录取了女性学生进入其艺术与法学院和自然科学学院。

UCL在19世纪开创了不少先河:它是英格兰第一所提供经济学、地理学、建筑学、化学、英文、德文、意大利文以及土木工程学教育的高校。1893年,英格兰地区的首个大学学生会亦在伦敦大学学院成立。

伦敦大学大学学院1907年76年


1907年,在新的皇家宪章规定下,UCL失去了作为独立大学的法律地位,改称“伦敦大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毕业生只被允许授予来自“伦敦大学”的学位证书,但在非正式场合,学校仍使用“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ge London)或其缩写“UCL”作为校名称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UCL遭到了相当大的破坏,但其下属的大多数院系早在1939年就已经搬离了伦敦。

1959年犹太研究所迁至UCL,1967年马拉德空间科学实验室在UCL成立。

1973年,UCL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ARPANET(现代互联网的始祖)的全球链接点,并在同年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封电子邮件。

伦敦大学学院1976年至今


1976年,新的宪章将法定独立权归还给各成员学院(惟独立颁授学位的权力除外),UCL正式恢复其“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校名,将此前位于其校名中的“College”一字后的逗号废弃。


1986年,UCL整合了伦敦大学考古研究所。1988年,UCL完成对喉科学和耳科学研究所,骨科研究所,泌尿外科和肾脏病研究所以及Middlesex医学院的整合。


1993年,伦敦大学进行了重组,这意味着UCL和其他成员学院可以直接获得政府资助,并有权自行授予印有伦敦大学的学位。UCL自此被视为事实上的独立大学。


1994年,UCL国家医疗服务信托基金会成立,并在其后相继于1995年和眼科研究所合并,于1996年与儿童健康研究所和足病学院合并,于1997年与神经学研究所合并,使其成为了英国重要的生物医学研究基地。

1998年,UCL成功合并皇家自由医院医学院,创建了皇家自由和大学学院医学院,并于2008年10月更名为UCL医学院。

1999年,伦敦大学下的独立研究学院——斯拉夫东欧研究院(SSEES)与伦敦大学学院合并,正式成为UCL的一个大院系,命名为伦敦大学学院斯拉夫东欧研究院(学院),致力于世界范围内地缘政治和经济区域合作的研究。

2002年,关于UCL整合帝国理工学院的计划草案遭到曝光,此项议案因事前没有进行足够的咨询与讨论而招致了广泛的批评声,伦敦大学学院的校长德里克·罗伯茨因而被逼取消了这个计划。2007年,帝国理工学院正式脱离了伦敦大学联盟。


2003年,UCL与帝国理工学院合作建立了伦敦纳米技术研究中心(LCN),用以进行纳米技术领域的尖端研究。同年8月1日,马尔克姆·格兰特教授接替德里克爵士成为新的校长,开始强化UCL的国际合作,在他的任期内,学校加强了同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诸多世界顶尖级大学之间的联系。


2005年,UCL获得了自行颁授独立学位的权力,此后包括学位证书在内的各种官方文件均印有伦敦大学学院(UCL)的标志,不再使用伦敦大学的名义。

2009年,UCL与耶鲁大学(连同耶鲁-纽黑文医院)签订了两校史上最具规模的项目合作计划,建立了伦敦大学学院-耶鲁大学联合研究部(Yale-UCL Collaborative),其后,它们的合作伙伴关系也从医学领域逐渐拓展到了人文与社会科学范畴(经济学、法学以及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科研合作与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

2010年,诺贝尔奖得主、细胞生物学家和生物化学家保罗·纳斯提议建立一个巨型实验室,并将其命名为“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CI)。该实验室由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和惠康基金会牵头,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和英国癌症研究学院三方合作共建,终在2015年11月竣工[14]。这家耗费6.5亿英镑(约合63亿人民币)、占地9.3万平方米的研究中心采用全功率运行模式,有超过1,600名科学家及相关研究人员在这里工作,是全欧洲最大的单一生物医学实验室。

2012年伦敦大学药剂学院被UCL整合,隶属于UCL生命科学学院。2013年,帝国理工学院的翻译系宣布自10月起正式转移至UCL下属的欧洲语言、社会与文化学院。同年12月,爱思唯尔出版社与UCL合作开办了大数据研究中心。

2014年,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被UCL整合,成为了其下属的第十一个院系[15]

2015年,英国政府宣布伦敦大学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和华威大学阿兰·图灵研究所(ATI)的五所创始院校[16]。该研究所旨在促进进阶数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17]

2017年,UCL和北京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宣布两校将共同致力于“革新英国高校的汉语教学”、“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蓝图”和“降低世界常见新生儿缺陷之一——脊柱裂的发病率”等重要课题的研究[18]。同年,UCL还加入了“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该联盟是中英两方合作建立的第一个以工科教育和研究为特色的大学联盟,联盟中方大学包括9所以工科见长的985院校[5]


伦敦大学学院拥有全球领先的医学院、建筑学院、法学院、工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以及社会科学学院,其在经济学、计算机科学、计算神经科学、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法学、理论物理学、数学、空间科学、统计学、生命科学、电子电气工程、化学与化学工程、地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取得世界瞩目的卓越成就。UCL在创校之初仅拥有医学院、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工程科学学院以及社会科学学院,随着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在2014年教育学院加入后,伦敦大学学院扩展至11个大院系。

UCL医学院


UCL医学院是英国规模最大、最久负盛名的医学教学研究机构,以其尖端的教学及学术研究享誉全球。与此同时,英国国家医学研究所(NIMR)也位于UCL,它是世界上最领先的医学科研中心之一,其人员六度获得诺贝尔奖的殊荣,目前拥有超过700名优秀的科研人员,每年得到超过3,000万英镑的财政预算。其教学医院皇家自由医院连年获评全英最佳医院,根据2020年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19],UCL基础医学专业位居全球第二,英国第一,仅次于哈佛大学;而根据2020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UCL临床医学专业位列全球第八。

UCL脑科学学院

作为原UCL生命医学学院改制的一部分,UCL脑科学学院成立于2011年,是世界最顶尖的脑科学学院,其下属的皇后广场神经科学中心(QSIN)在神经科学研究领域享有盛誉,其与工程学院合作设立的盖茨比计算神经科学中心(GCNU)亦是世界最顶尖的计算神经科学研究机构;根据2017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UCL的神经科学位列全球第二,英国第一,仅次于哈佛大学,是该领域全球公认的领导者。

UCL社会及历史科学学院

UCL社会及历史科学学院,是全球公认的在相关领域具有卓越表现的教学和研究中心之一,UCL在THE世界大学排名社会科学领域排名位列世界第11


其下属的UCL经济系成立于1827年,为英国首个大学的经济学系,在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研究方面处于世界公认的领先地位。2000年,詹姆斯·赫克曼教授因其在计量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领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根据REF 2014 英国大学官方排名,UCL在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领域的综合研究实力为全英第一,有79%的研究被评定为“世界领先”,这多于伦敦政经学院的69%、牛津大学的56%以及剑桥大学的47%。UCL与LSE共同代表了英国现代经济学研究的最高水平[20]


UCL的考古系是世界最顶尖的考古学系,由著名考古学家莫蒂默·惠勒创立,坐落于大英博物馆和大英图书馆之间,其早期研究人员包含戈登·柴尔德、马克斯·马洛温以及凯瑟琳·凯尼恩等多位考古学领域的著名学者,UCL考古系在2017年度CWUR世界大学考古学学科排名中荣膺世界第一[21],并在2020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三,中国现代考古学创始人夏鼐也曾求学于此。

UCL的人类学系为世界最顶尖的人类学研究中心,由由生物人类学,社会人类学,物质文化和医学人类学四个部分组成,在2020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四,培养出了著名人类学家玛丽·利基、玛格丽特·默里、以及中国人类学奠基人吴定良等名家。


该院系下的伦敦大学学院斯拉夫东欧研究院(SSEES)是世界顶尖的中欧与东欧区域研究机构,于1915年由捷克斯洛伐克首任总统托马斯·马萨里克出资设立,并在1999年正式并入UCL。2004年该院在UCL主校区选定新址进行扩建,时任波兰总统亚历山大·克瓦希涅夫斯基出席奠基仪式,并在2005年由安妮公主和时任捷克总统瓦茨拉夫·克劳斯一同揭幕启用。在REF 2014 英国大学官方排名中,该院在区域研究领域共有17篇研究成果获得了最高的4*评级,同比LSE仅有11篇成果获得4*评级。SSEES的经济类课程放眼于全球新兴市场的发展动态及地缘政治下的贸易投资政策,注重经济学在全球经济研究分析中的应用,与经济系的理论经济学互补,完善了UCL的专业设置。

UCL法学院

UCL法学院成立于1828年,是世界最顶尖的法学院之一,它致力于法律的研究与创新,特别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运作。法学院首任院长为大学之父边沁的门生约翰·奥斯汀,培养出了英格兰首位获大律师资格的华人伍廷芳、英格兰首位获法律学位的女性伊丽莎·奥姆(Eliza Orme)以及印度国父甘地,英国最高法院院长何熙怡女男爵亦为法学院荣誉教授。泰晤士报在2005年报导指出,“业内人士均认同UCL法学院为全英最佳”。根据RAE2008学术评估报告,UCL法学院的研究水平为全英第一,根据2020年泰晤士报英国大学排名及2020年完全大学指南排名,UCL法学院位居全英第二,仅次于剑桥大学。

UCL巴特莱特建筑学院


UCL巴特莱特建筑学院(The Bartlett)是世界公认的最顶尖和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学院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在彼得·库克(Peter Cook)和彼得·霍尔(Peter Hall)两位教授的引领下,巴特莱特的建筑学和规划学研究开始逐步在世界范围内积攒声誉。巴院以提出空间句法理论(Space Syntax Theory)而享誉全球。根据REF 2014 英国大学官方排名,UCL建筑学专业排名全英第一;根据2019年度QS世界大学建筑学专业排名,巴院高居全球首位。而最新公布的2020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结果显示:巴院的世界排名虽有小幅回落,但仍然位列全球第三,仅次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和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系。

UCL工程科学学院

UCL工程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开设电子电气工程(EEE)专业的学院,该专业是由真空管的发明者约翰·安布罗斯·弗莱明所设立。2009年,UCL与剑桥大学合作建立了集成光电系统中心(IPES),用以培养电子工程博士和世界级的电子科研人才,该中心还得到了英国工程和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的资金支持。其下属的UCL计算机系亦久负盛名,在REF 2014 英国大学官方排名中,UCL在计算机科学专业领域位列全英第一。DeepMind和AlphaGo的创始人戴密斯·哈萨比斯就曾在此攻读计算神经科学博士学位。


UCL管理学院(SoM)成立于2015年8月1日,由工程学院下属的管理创新系改制而成,又被称作UCL商学院,位于伦敦的新兴CBD金丝雀码头,以创新、技术管理、逻辑分析和创业精神等为教学与研究重点,其宗旨为“打造一个领先于世界并能够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力的一流商学院”。2016年北京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签署了合作办学联合声明,共同开设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项目,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NSD)与UCL管理学院共同运营[18]北大国发院是领先的经济学和公共政策智库,而UCL管理学院是领先的专注于技术、创新、逻辑分析和创业精神的商学院。因此,该项目是北京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结合双方专长而开设独特课程的一个绝佳典范,将对培养下一代领袖人才、推动中国发展和向知识经济转型产生重要作用[22]

UCL教育学院


UCL教育学院(IOE)原称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成立于1902年,曾是伦敦大学下属的一所研究生院,于2014年正式并入UCL并更名为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是欧洲师范教育的研究航母,拥有众多世界级的教育领域研究学者,在2014~2020年连续7年雄踞QS世界大学教育学排名榜首。2008年英国高等教育研究评鉴报告指出:“IOE所拥有的教育领域的世界级研究学者数目多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利兹大学、华威大学以及约克大学所拥有的同等级研究学者数目的总和”。

学术合作

伦敦大学学院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以及南安普顿大学四校共同组建了“科学与工程南联盟”(SES-5),该学术研究联盟为“为凝聚学识见解和科研资源所建构之集团”,是英国强大的科学联盟,也是世界上最领先的科学和工程研究集团之一。

伦敦大学学院斯拉夫东欧研究院与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大学布拉格大学赫尔辛基大学以及塔尔图大学等世界顶尖高校合作密切,旨在深入研究地缘政治、经济、文化、语言和历史等要素的区域影响力。

伦敦大学学院与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帝国理工学院以及伦敦国王学院合作组建了托马斯·杨材料科学中心(TYC),目前该中心拥有超过100个研究团队,其所涉及的学术研究领域包括物理学、材料科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学以及工程学等。

伦敦大学学院管理学院与北京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设课程项目(北大国际MBA,就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NSD)与UCL管理学院(SoM)的合作办学项目)[23]。此外,UCL还同北大在医学、计算机科学、城市规划以及语言教育等多个学科领域开展了广泛的教学与研究合作。

除上所述,伦敦大学学院还与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东京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以及复旦大学等众多世界一流高等学府建立了学术交流合作机制,学生们可通过参与交换生计划来获取联合学位。

师资水平


截至2018年,UCL拥有超过7,000名教学及研究人员,其教授队伍包括有51位英国皇家学会院士、15位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21位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以及56位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UCL的教学研究人员及校友中先后诞生过35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有19位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和3位菲尔兹奖得主,距今最近的重要奖项获得者为约翰·奥基夫教授(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罗杰·彭罗斯(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此外,被网友誉为“世界上最帅最性感的数学老师”的彼得洛·博赛利也曾于UCL工程科学学院担任数学讲师[24]

经费预算


牛津、剑桥、UCL、IC、LSE以及KCL六校被并称为“金三角名校”,意指它们每年都能获取到最多的政府拨款。根据英国政府公布的2019~2020年度教育拨款清单,UCL获得英国最高的科研经费3.06亿英镑,其他五所学校获得的科研经费分别为:牛津大学3.05亿英镑、帝国理工学院2.65亿英镑、剑桥大学2.32亿英镑、伦敦国王学院1.94亿英镑,至于伦敦政经学院则因其规模较小且类型特殊而获得了2660万英磅的研究经费。

2014~15年度,UCL的净收入超过了12亿英镑,其主要收入来源为科研事业收入(金额高达3.7亿英镑,位列全英第二)。2016年,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拨款1.7亿英镑以支持UCL的教学与科研活动,该金额为英格兰地区高校之最[25]

至于由UCL牵头成立的伦敦大学学院合作伙伴联盟则是英国国内首批世界性的、最具规模的医疗健康科学中心之一,其年营业额多达20亿英镑。除此之外,UCL还是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建立的11个生物医学研究基地之一。

院系设置

截至2019年,UCL共设有11个大学院:

学院教学系部/研究所
医学院UCL Faculty of Medical Sciences医学系
医药系
感染与免疫学系
手术与介入医学系
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UCL Faculty of Mathematical and Physical Sciences化学系
地球科学系
数学系
物理学和天文学系
科学与技术研究系
统计科学系
工程科学学院UCL Facul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计算机科学系
电子电气工程系
机械工程系
土木、环境与地理工程系
生化工程系
化学工程系
医学物理与生物工程系
UCL管理学院
巴特莱特建筑学院UCL Faculty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The Bartlett)建筑系
规划系
发展规划系
建筑和项目管理系
建筑研究院
法学院UCL Faculty of Laws
历史与社会科学学院UCL Faculty of Social and Historical Sciences经济系
政治系
地理学系
人类学系
历史系
伦敦大学学院斯拉夫东欧研究院
生命科学学院UCL Faculty of Life Sciences生物科学系
分子细胞生物学系及其实验室
伦敦大学药剂学院
人文与艺术学院UCL Faculty of Arts and Humanities英语语言文学系
欧洲和国际社会与政治研究系
希腊语和拉丁语研究系
希伯来语和犹太语研究系
哲学系
欧洲语言、文化和社会学院
伦敦大学学院斯莱德美术学院
教育学院UC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人口健康学院UCL Population Health Sciences

下表为UCL各大学院及其附属研究机构(部分):

学院研究所
医学院英国国家医学研究所
癌症研究所
沃尔夫森生物医学研究所
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马拉德空间科学实验室
伦敦纳米技术研究中心
托马斯·杨材料科学中心
工程科学学院国家计算金融中心
盖茨比计算神经科学中心
巴特莱特建筑学院高级空间分析中心
能源研究所
可再生资源研究所
历史与社会科学学院美洲研究所
伦敦大学学院斯拉夫东欧研究院
生命科学学院分子细胞生物学中心及其实验室
脑科学学院耳科研究所
眼科研究所
神经病学研究所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
人类健康科学学院流行病学和卫生保健研究所
临床试验与诊断方法论研究所
心血管病研究所
全球健康研究所
卫生科技信息研究所

生命科学


UCL医学院是英国第一所系统讲授医学类课程的大学学院,拥有世界一流的教学环境及设施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教学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此外,该学院还是全球领先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之一,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强大优势随着英国国家医学研究所(NIMR)从米尔希尔转移到UCL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2008年,伦敦大学学院因拥有四所表现卓越的附属医院而成为了全欧洲最大的医学研究机构。

UCL生命科学学院结合了伦敦大学学院在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等学科领域的资源优势,在相关课题的研究与教学活动中不断取得新突破。同时,该院还是其所在领域中规模最大、最久负盛名的科研聚合体之一,以拥有尖端的教学和研究成果而享誉全球。该院的附属科系及研究所包括:生物科学系、分子细胞生物学系及其实验室和伦敦大学药剂学院等。

UCL脑科学学院在控制身体机能的神经通路(听觉和视觉等)、认知科学以及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方面处于全球公认的领先地位。根据2016~17年度QS世界大学专业排名,该学院在神经科学领域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哈佛大学

UCL人类健康科学学院的目标是“以卓越的教学和科研实践来推动人类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目前,该院在健康科学相关领域的研究中表现十分出色,但其在本科阶段仅招收少量学生。

自然科学

UCL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先后诞生过3位菲尔兹奖得主(克劳斯·费里德里希·罗斯和尼斯阿兰·贝克都曾在UCL学习与工作,而威廉·蒂莫西·高尔斯则是在学院担任讲师时获得了1998年的菲尔兹奖),其附属科系及研究机构包括:化学系、地球科学系、数学系、自然科学系、物理学与天文学系、科学与技术研究系、统计科学系和马拉德空间科学实验室等。该院在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领域处于世界前列,而有关流体力学的研究项目则被REF报告评定为“世界领先”级别。

UCL数学系是该校最早成立的学术单位之一,可以追溯到学校进行教学和研究活动的初期,该系还先后诞生过3位菲尔兹奖得主。UCL数学系开设的本科课程项目的入学门槛堪称是该校各学科之最:申请者需要在A-Level考试中至少获得A*A*A(三科)的成绩。而根据REF评估报告,该系的研究实力(Research Power)为全英第五,位居帝国理工之后。


UCL物理学与天文学系的前任领导为哈利·梅西爵士,他曾领导一个由英国政府和UCL联合组建的太空探索团队成功地发射出了英国首枚科学火箭。哈利·梅西教授是一位澳大利亚裔数理学家,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粒子物理和高层大气物理,他毕业于剑桥大学,并在卡文迪许实验室获得了自己的博士学位,之后他获聘担任了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主席和欧洲空间科学委员会主席,并协助建立了欧洲宇宙研究组织,该组织就是欧洲航天局的前身,1966年,他牵头在伦敦大学学院成立了马拉德空间科学实验室(MSSL),使得UCL成为了世界上最早进行空间物理研究的大学之一,并且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以及欧洲航天局等机构建立了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根据REF评估报告,该系物理学科的研究实力(Research Power)为全英第4名。诺贝尔奖得主罗杰·彭罗斯本科毕业于UCL,其发现黑洞的形成是对广义相对论的有力预测,因而获得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UCL地球科学系的研究领域包括地质学、矿物学、古生物学、自然灾害、地球化学以及沉积学等。UCL的地质学教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20年代。1983年,UCL整合了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地质学系。目前,该系拥有全英国唯一一个储存NASA行星图像的设备(还包括一个地球科学数据库)。


UCL化学系是该校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也是首个英格兰地区高校开办的化学系,该系拥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先后诞生过多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目前,UCL化学系拥有近600名学生和超过50名学术人员,从无机化学到药物开发,其研究领域颇为广泛。该系主要参与进行的研究项目包括英国催化中心(UK Catalysis Hub)、清洁能源开发工程以及电池存储技术研发项目等。根据REF评估报告,UCL化学系的研究实力(Research Power)为全英第三,位居剑桥大学之后。

UCL统计科学系成立于1911年,是世界上最早创办的大学统计系,也是UCL的创始院系之一,其创立者为英国数学家、数理统计学先驱卡尔·皮尔逊,该系的研究范围涵盖了诸多学科领域,包括大数据分析、环境统计模型以及金融统计学等,根据2020QS世界大学统计与运筹学专业排名,该系位居世界第二十三

工程技术

UCL工程科学学院拥有4,000多名学生以及700多名专职教师,是该校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学院的办学宗旨是:“提供现代工科教育的各个方面的研究和培训,并将一如既往地提供改造世界的创新方法”。


UCL计算机科学系的整体实力位居全欧第二全英第一(根据2016年度美国U.S. News全球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排名)。而UCL在诸多前沿学科领域亦拥有世界领先的研究实力:其计算机科学系、统计科学系、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以及盖茨比计算神经科学中心(GCNU)等相关科系或学术机构合作密切,使得该校在神经网络研究、数字信号处理、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和人机交互以及医学影像信息处理等领域均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此外,UCL工程科学学院还与谷歌、IBM以及微软等科技界巨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在相关领域已有多家新创企业被成功孵化。UCL是阿帕网(因特网的前身)的第一个全球链接点。戴密斯·哈萨比斯曾在UCL工程科学学院攻读计算神经科学博士学位,后同大卫·席尔瓦一道创办了人工智能企业DeepMind,两人亦为AlphaGo的开发者。在成为UCL计算机系讲师之后,大卫·席尔瓦选择进入盖茨比计算神经科学中心以继续开展他的研究。


UCL电子电气工程系成立于1904年,其创办者为真空管的发明者约翰·安布罗斯·弗莱明。

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杰出的华人科学家高锟曾就读于UCL的电子电气工程系,并在1957年和1965年分别获得了该校的学士和博士学位。高锟在1966年发表了论文《光频率的介质纤维表面波导》,开创性地提出光导纤维在通信上应用的基本原理。1996年,高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后于2009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6年,UCL光学网络研究小组(Optical Networks Group)的研究人员打破了当时世界上最快的数字信号传输速度的记录。该小组的项目研究方向为“光学传输系统的容量限制”,旨在解决现代社会对于高速数据传输速度与稳定性的日益增长的需求,目前已经获得了1.125TB/s的传输数据。

UCL土木工程系

伦敦大学学院是欧洲最早开办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之一,目前,UCL土木工程系下设的相关专业包括:

  • 1.土木工程

  • 2.土木工程(与环境系统)

  • 3.土木工程(与地理信息科学)

  • 4.土木工程(与整合设计)

  • 5.土木工程(与抗震设计)

  • 6.土木工程(与测绘)

  • 7.环境系统工程

  • 8.GIS(地理信息科学)

  • 9.地理信息学——建筑信息建模

  • 10.时空分析和大数据挖掘


盖茨比计算神经科学中心(GCNU)

杰弗里·辛顿被誉为“人工智能教父”,从1998年到2001年,他在UCL花了三年时间牵头组建了盖茨比计算神经科学中心。杰弗里·辛顿教授于1970年在剑桥大学获得了实验心理学学士学位,于1978年在爱丁堡大学获得了人工智能博士学位,他还曾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做过博士后研究项目,之后又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学院工作了五年,现任职于多伦多大学,并担任谷歌计算科学实验室高级研究员。

UCL巴特莱特建筑学院(The Bartlett)是该校最久负盛名的学院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最顶尖、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学院之一。巴院是英国最早成立的建筑学院,在2014年发布的每7年一次的英国官方REF学术评估报告中,该院的学术实力(Research Power)高居全英第一;在2017年度QS世界大学建筑学专业排名中,巴院位列全欧第一全球第二,仅次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目前,巴特莱特建筑学院的附属科系和学术机构包括:建筑系、建筑和项目管理系、发展规划系、城市规划系、高级空间分析中心以及相关研究院。

人文社科

UCL历史与社会科学学院成立于1827年,其附属科系及研究所包括:经济系、政治系、地理学系、社会与人类学系、历史系、考古系、艺术史论系和斯拉夫东欧研究院等,该院围绕经济学、政治学、哲学、人类学、地理学以及社会学等学科开展了广泛的项目研究。REF2014学术评估报告结果显示,UCL经济系的研究实力高居全英首位,而UCL政治系的学术实力也位居全英前五,至于UCL社会与人类学系则是全英最顶尖的人类学系之一。


伦敦大学学院斯拉夫东欧研究院(SSEES),是世界顶尖的中欧与东欧区域研究机构,于1915年由捷克斯洛伐克首任总统托马斯·马萨里克出资设立,并于1999年正式并入UCL。2004年在原址上进行了扩建,时任波兰总统亚历山大·克瓦希涅夫斯基出席奠基仪式[26]。2005年该院修缮完毕,由安妮公主和时任捷克总统瓦茨拉夫·克劳斯一同揭幕[27]。在REF2014区域研究领域学术评估报告中,学院共有17篇研究成果获得了最高的4*评级(LSE在同领域仅有11篇成果获得4*评级)。学院的经济类课程放眼于全球新兴市场的发展动态及地缘政治下的贸易投资政策,与UCL经济系的传统经济学互补。该院同中东欧欧地区众多顶尖大学合作,提供多种交换生计划。此外,该院还拥有英国最强大的语言学习中心之一,提供包括俄语、捷克语和波兰语等18种语言学习课程[28]。该院的图书馆拥有的超过357,000册书籍及各类影像资料,为区域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的学术资源。

UCL法学院是世界领先的法学院之一,它致力于法律的研究与创新,特别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运作。UCL是英国第一所系统讲授法学的大学,根据RAE2008学术评估报告,UCL法学院的研究水平为全英第一


UCL人文与艺术学院的目标是“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来开发个人的智慧”,其附属学术部门包括:哲学系、英语语言和文学系、欧洲语言系、欧洲社会与政治研究系、信息学系、现代文化与社会系以及伦敦大学学院斯莱德美术学院等。UCL是英国第一个开设英语文学专业的大学。

UCL教育学院,原称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是欧洲师范教育研究的航母,在2014年度QS世界大学教育学专业排名中荣膺全球之冠。2014年12月2日,教育学院正式并入UCL。

UCL管理学院


UCL的金融学研究涵盖了支撑金融系统运作的全部关键领域,如:公司金融、投资组合管理以及并购和资产剥离等,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来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硬数据解释,并能有效提升个人的沟通技巧与领导力,还能利用数学建模来预测市场行为。至于原来分属于UCL各大院系的金融相关专业,现在则是由UCL管理学院统一领导,并同经济系、计算机科学系以及数学系合作授课,具体专业包括:金融学、金融风险管理、金融系统工程、计算金融学和金融数学等;核心课程包括:金融数学、金融计量经济学、高级衍生品建模与投资组合理论、高级金融计量法、大数据分析以及固定收益建模等。UCL金融相关专业需要学生以扎实的数理能力为基础来进行大量的金融数据分析,旨在培养能够在包括多种类型的银行、投行、对冲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信用评级机构、证券经纪商以及各类大中小型金融公司等机构专门从事产品和服务(通用或定制)相关业务的优秀人才。

2016年,伦敦大学学院与北京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23],共同开设MBA课程项目(北大国际MBA)。

主要校区


大学的标志性校园建筑为UCL本部大楼(是多部影视作品的拍摄取景地),大楼中央部分通常被称作“威尔金斯楼”或“八角大楼”,是主图书馆、弗拉克斯曼艺术廊、八角圆顶以及北部回廊的所在地,亦为该大楼最古老的部分。至于被“U”字形包围着的方庭院的延伸部分则是在1985年(威廉·威尔金斯逝世后)才建成。方庭院面向高尔街,内设有草地、人行过道以及大量的长凳,还有两座被弃置的天文观测台。


而UCL的其他从属机构则遍布伦敦市中心的各个角落:UCL的眼科学研究院、骨科及骨骼肌研究学院、温得依研究院以及气象学大气物理学系分别位于克拉肯韦尔区、斯坦莫尔区、费兹罗维亚区以及霍姆伯里区;至于皇家自由医院和惠廷顿医院这两所教学医院则分别坐落在汉普斯特得和伊斯灵顿。

UCL的能源学院和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学院分别位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和卡塔尔多哈,前者是由UCL和澳洲政府共同承办,目前是全澳大利亚最具规模的英国教育机构。

校园生活


截至2019年,伦敦大学学院共设有26处学生宿舍,分为两种类型:提供膳食服务的宿舍(Halls of Residences)共计2处;而提供自炊设施的宿舍(Student Houses)则多达24处,所有宿舍房间的租住期均为39周(包含圣诞节及复活节假期)。由于位置有限,只有本科新生和国际研究生新生才会被给予住宿保证,其他学生需要自己另寻住处。UCL的学生们亦拥有申请入住伦敦大学校际宿舍(Intercollegiate Halls)的资格。以上所有单位均为禁烟区。

伦敦大学学院学生会(UCL Union)诞生于1893年,是英格兰地区最古老的高校学生会,其主要职责包括:向校方反映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为学生们提供多种校内服务以及支持众多学生社团和体育俱乐部的运作等。UCL学生会下设有69个体育俱乐部,它们广泛地参与各类校际体育竞赛,特别是同伦敦国王学院之间的竞争历史悠久。此外,UCL的本部大楼内还设有健身中心及多种运动设施。

UCL以收藏历史和文化稀有品(尤其是手抄本、善本及档案等)闻名,该校共设有九大博物馆及收藏区,藏品种类繁多。这些场馆分别为:艺术博物馆、格兰特动物学博物馆、比较解剖学博物馆、皮特里埃及考古博物馆、地质学收藏区、考古学研究收藏区、人种学收藏区、戈尔顿收藏区(专门用于放置弗朗西斯·戈尔顿的个人藏品)和科学收藏区(专门用于放置由UCL师生们自制的科技产品)。前五者开放给公众自由参观,其余的则需提前预约。

截至2021年,UCL共设有17间图书馆,它们由一个名为“探索”(Explore)的中央系统连接,馆藏量合计达200余万册,其中规模最大的主图书馆位于UCL的本部大楼内。此外,UCL的师生们亦可自由进出伦敦大学的中央图书馆——参议院图书馆。


2019年2月,伦敦大学学院正式启用了的学院的最新图书馆-学生中心(Student Centre)。全新的学生中心由伦敦大学学院校友 James Eades 设计,为在校学生提供了超过1000个学习位置,并实施7*24*365全年无休政策,志在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学习资源。截止至2021年,学生中心已被授予了11项荣誉奖项

诺贝尔奖

一、诺贝尔物理学奖

  • 2020年,罗杰·彭罗斯,发现黑洞的形成是对广义相对论的有力预测。

  • 2013年,彼得·希格斯,发现了“上帝粒子”。

  • 2009年,高锟,光纤之父,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

  • 1928年,欧文·理查森,在热离子发射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发现了理查森定理。

  • 1915年,威廉·亨利·布拉格,在使用X射线衍射研究晶体原子和分子结构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二、诺贝尔化学奖

  • 1967年,乔治·波特,在极端快速化学反应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 1959年,海罗夫斯基,电分析化学之父,发明了极谱法。

  • 1955年,文森特·迪维尼奥,发明了可应用到为妇女催生的人工合成催产素。

  • 1947年,罗伯特·鲁宾逊,在生物碱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开创性成果,成功地合成出了盘尼西林和马钱子碱等药物。

  • 1944年,奥托·哈恩,发现了核裂变现象。

  • 1921年,弗雷德里克·索迪,在放射性物质和同位素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 1904年,威廉·拉姆赛,发现了空气中的惰性气体元素,并确定了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三、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2014年,约翰·奥基夫,发现了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

  • 2014年,爱德华·莫泽,发现了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

  • 2014年,梅·布莱特·莫索尔,发现了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

  • 2013年,詹姆斯·罗斯曼,揭示了细胞运输的精确控制机制。

  • 2007年,马丁·约翰·埃文斯,发现了利用胚胎干细胞将特定基因改性引入实验鼠的原理。

  • 2001年,保罗·纳斯,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控机制。

  • 1991年,伯特·萨克曼,发明了膜片钳技术。

  • 1988年,詹姆斯·布莱克,发明了对抗药心得安,该药对心绞痛治疗领域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 1970年,乌尔夫·冯·奥伊勒,发现了前列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并查明了后者作为神经递质的功能。

  • 1970年,伯纳德·卡茨,在神经生物化学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 1963年,安德鲁·赫胥黎,在神经动作电位和突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开创性成果。

  • 1962年,弗朗西斯·哈里·康普顿·克里克,发现了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

  • 1960年,彼得·梅达瓦,在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 1944年,赫伯特·斯潘塞·加塞,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研究方面成绩显赫。

  • 1938年,柯奈尔·海门斯,发现了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调节呼吸的作用。

  • 1936年,亨利·哈利特·戴尔,同奥托·勒维一道研究乙酰胆碱,并发现了神经冲动的化学性突触传递过程。

  • 1936年,奥托·勒维,同亨利·哈利特·戴尔一道研究乙酰胆碱,并发现了神经冲动的化学性突触传递过程。

  • 1929年,弗雷德里克·霍普金斯,发现了多种维生素并揭示了其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 1922年,阿奇博尔德·维维安·希尔,阐明了肌肉的做机械功和生热过程。

四、诺贝尔文学奖

  • 1913年,泰戈尔,印度文学大师,其诗集《吉檀迦利》体现了“思想的极大深度”。

五、诺贝尔经济学奖

  • 2000年,詹姆斯·赫克曼,在计量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面成绩卓著。

  • 1989年,特里夫·哈维默,将概率方法引入了经济计量学。

菲尔兹奖

  • 1998年,威廉·蒂莫西·高尔斯,在巴拿赫空间中塑造了一系列完全不具备对称性的结构。

  • 1970年,尼斯阿兰·贝克,解决了数论中十几个历史悠久的困难问题,范围涉及超越数论、不定方程和代数数论等领域。

  • 1958年,克劳斯·费里德里希·罗斯,建立了“瑟厄-西格尔-罗斯定理”。


科学界

  • 戴密斯·哈萨比斯,AlphaGo之父。

  • 亚历山大·贝尔,电话的发明者。

  • 约翰·安布罗斯·弗莱明,真空管的发明者。

  • 罗杰·潘洛斯,“彭罗斯阶梯”悖论的提出者,同史蒂芬·霍金一道证明了奇点定理。

  • 莱昂内尔·罗宾斯,英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

  • 安德鲁·费边,天文学家、天文物理学家。曾担任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长。

  • 约翰·摩西·勃朗宁,美国著名的轻武器设计师。

  • 大卫·席尔瓦,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的总工程师。

  • 约瑟夫·李斯特,外科消毒法的创始人与推广者。

  • 赫胥黎,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达尔文进化论的最杰出的代表。

  • 黄乃正,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新亚书院院长。

  • 陈华癸,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土壤微生物研究的先驱。

  • 楼之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现代生药学的开拓者之一。

  • 卢嘉锡,中国科学院前院长。

  • 钱临照,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晶体范性形变、晶体缺陷与物理学史等领域奠基人。

  • 许宝,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概率论、数理统计学科的开创者。

  • 吴定良,人类学家,教育家。中国人类学的奠基人。

  • 夏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长,新中国考古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 陈占祥,中国著名的城市规划师、建筑师。

  • 戴义安,著名牙科教授,香港大学前校长。

  • 关祖尧,香港著名律师,香港中文大学筹备委员会主席及首任校董会主席

  • 潘宗光,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

  • 程介明,香港大学前副校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创会人之一。

  • 丁绪贤,分析化学家,中国半微量分析化学研究和世界化学通史研究的开拓者。

  • 山尾庸三,日本工程之父,长州五杰之一。

  • 远藤谨助,日本造币之父。长州五杰之一。

  • 井上胜,日本铁路之父。长州五杰之一。


政治界

  •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印度国父。

  • 伊藤博文,日本近代政治家、首任内阁总理大臣、长州五杰之一。

  • 井上馨,日本近代政治家,首任外交大臣,长州五杰之一。

  • 森有礼,日本近代政治家,首任文部大臣。

  • 小泉纯一郎,日本前首相。

  • 哈伊姆·赫尔佐格,以色列前总统。

  • 乔莫·肯雅塔,肯尼亚国父、首任总统。

  • 伍廷芳,中国近代外交家、首位取得外国律师资格的华人。

  • 西沃萨古尔·拉姆古兰,毛里求斯首任总理。

  • Terry Davis,欧洲委员会秘书长。

  • 埃利斯·伊曼纽尔·英诺森特·克拉克,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前总统。

  • 李福善,香港高等法院上诉法庭前副庭长、首位担任高等法院按察司的华人。

  • 郑天锡,中国著名的法学家、外交家,民国政府最后一任驻英大使。

  • Baroness Flather,英国政治人物,首位被册封为贵族并晋身英国上议院的亚裔女性。

  • Tan Boon Teik,新加坡前总检察长。

  • 赵锡燊,新加坡前总检察长。

  • 廖长江,现任香港特区非官守议员、全国人大代表。

  • 杨铁梁,香港终审法院前首席大法官及香港行政会议前成员。

  • 胡国兴,香港著名法官,获提名为第五届香港特首选举候选人。

  • 张道藩,中国台湾地区前立法部门长官。

  • 克瓦米·恩克鲁玛,加纳国父,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和非洲社会主义尝试的主要代表人物,非洲统一组织和不结盟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 托马斯·加利格·马萨里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统。

  • 尼科斯·阿纳斯塔西亚迪斯,从2013年起担任塞浦路斯总统至今。

  • 埃利奥特·贝尔格雷夫,现任巴巴多斯总督。

  • 哈罗德·伯纳德·圣约翰,巴巴多斯前总理。

  • 帕特里夏·斯科特兰,现任英联邦秘书长。

  • 安吉·布鲁克斯,历史上第二位女性联合国大会主席。

  • 凯里·嘉马鲁丁,现任巫统青年团团长,马来西亚前首相阿都拉·巴达威的女婿。

  • 佩内洛普·菲永,法国前总理弗朗索瓦·菲永的妻子。

商业界

  • Edwin Waterhouse,普华永道的创始人之一。

  • 柯林·查普曼,英国莲花汽车公司的创始人。

  • Lord Digby Jones,英国工商业联合会执行长。

  • Nishpank Kankiwala,汉堡王国际餐饮公司董事长。

  • John Kenny,JKX石油与天然气公司创始人。

  • Chief Bayo Kuku,尼日利亚股票交易所创始人。

  • Catherine Novelli,苹果公司全球事务副总裁。

  • Stuart Chambers,ARM董事长

  • 王思聪,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之子,北京普思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万达集团董事。

  • Farhad Moshiri,埃弗顿足球俱乐部的大股东。

  • 帕特里克·海德,威廉姆斯车队的联合创始人之一。

文化界

  • 夏目漱石,日本“国民大作家”。

  •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著名的电影艺术大师。

  • 吉尔伯特·基思·切斯特顿,英国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被誉为“悖论王子”,其作品包括《布朗神父》,《异教徒》,《罗伯特·布朗宁》以及《乔治·伯纳德·肖》等。

  • 克里斯托弗·诺兰,著名的电影导演、编剧,其主要作品包括《盗梦空间》、《记忆碎片》、《蝙蝠侠:开战时刻》、《蝙蝠侠:黑暗骑士》以及《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等。

  • 酷玩乐队,英国著名的另类摇滚乐队。

  • 金岳霖,我国著名的哲学家,著有《论道》、《逻辑》和《知识论》等。

  • 约翰·穆勒,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是19世纪影响力很大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支持边沁的功利主义。

  • 阿尔弗雷德·豪斯曼,英国著名的悲观主义诗人。

  • 瑞奇·热维斯,英国喜剧演员、导演。

  • 艾玛·托马斯,美国演员、制片人,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妻子。

  • 玛丽·斯托普斯,英国学者、节制生育的提倡者,毕生追求“平权主义”。

  • 温德姆·路易斯,旋涡派的创始人。

  • 安东尼·葛姆雷,当代著名的雕塑艺术家。

  • 傅斯年,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

  • 肯·亚当,“007电影设计师”,于1976年和1995年分别凭借电影《巴里·林登》和《疯狂的乔治王》荣获第48届和第67届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

  • 曾博恩,台湾脱口秀主持人,其主要作品有《博恩夜夜秀》等。

  • 刘倩婷,中国香港女演员,2002年香港小姐冠军。

  • 劳拉·克劳馥,《古墓丽影》系列以及相关电影、漫画、小说的女主角。

体育界

  • 克里斯廷·奥胡鲁古,英国田径短跑运动员,北京奥运会女子400米冠军。

  • 罗伯·威廉姆斯,英国赛艇运动员,2012年伦敦奥运会银牌获得者。

综合排名


国内排名:在REF 2014 英国大学官方排名中,伦敦大学学院(UCL)的科研实力位列全英第1,高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

国际排名:伦敦大学学院(UCL)始终稳居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于其他多个具有不同评价维度的高校排行榜中亦保持在世界前20(英国前4),如:中国的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和英国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8]等;根据美国的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UCL近两年位于世界第21;根据俄罗斯的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UCL2019、2020年均位居世界第11名,2020莱顿世界大学排名中则位居第19。[29][30]

标题年份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
2023
8[11]

2022
8[31]

202110[10]16[8]19
202016[9]8[32]1521
201915[33]101421
20181771622
20171771523
20161871522
20152051421
20142161723

*注:以上年份为排名标题年份,而非排名发布年份。

专业排名

经济学:根据REF 2014 英国大学官方排名,UCL经济学研究实力位居英国第一,根据2019年度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UCL位居世界第十八、英国第三(仅次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牛津大学,高于华威大学和剑桥大学);而根据同年公布的学术界常用的蒂尔堡大学全球经济学研究机构排名,UCL位居世界第十五、欧洲第三。

计算机科学:根据2019年度U.S. News世界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排名,UCL位居世界第三十二、欧洲第二(仅次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英国第一(高于剑桥大学和帝国理工学院)。

医学:UCL医学类专业常年位居欧洲前三,下表为2019年度U.S. News世界大学医学类专业排名(欧洲地区):

学科排名临床医学神经病学公共卫生学药理学
1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牛津大学哥本哈根大学
2帝国理工学院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诺丁汉大学
3伦敦大学学院剑桥大学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伦敦大学学院
4卡罗林斯卡学院帝国理工学院剑桥大学乌得勒支大学
5剑桥大学卡罗林斯卡学院乌得勒支大学卡罗林斯卡学院

法学:根据2020年度泰晤士报英国大学法学排名,UCL位居英国第二(仅此于剑桥大学,高于牛津大学以及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根据2019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法学专业排名,UCL位居世界第十一。

建筑学:根据REF 2014 英国大学官方排名,UCL建筑学研究实力位居英国第一,根据2019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建筑学排名,UCL位列世界第一[34]

商科:伦敦大学学院每年有大量修读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数学以及物理学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选择投身伦敦金融城(UCL同Oxbridge、LSE、IC及华威大学等并列为世界九大投资银行在英的六所目标院校)。下表为2014年LinkedIn英国大学商科类专业排名[35]

排名会计从业者(Accounting Professionals)金融从业者(Finance Professionals)投行从业者(Investment Bankers)
1华威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2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大学学院
3伦敦大学学院剑桥大学剑桥大学
4巴斯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牛津大学
5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华威大学华威大学

*注:该排名注重的是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Undergraduate Career Outcomes)。

2020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详情请参见下表:

学科大类专业名称(英文)专业名称(中文)英国排名世界排名
生命科学与医学Medicine医学38
Biological Sciences生物科学412
Anatomy & Physiology解剖和生理学35
Psychology心理学37
Pharmacy & Pharmacology药剂与药理学25
Dentistry牙医学416
自然科学Mathematics数学649
Physics & Astronomy物理学和天文学428
Chemistry化学531
Earth & Marine Sciences地球和海洋科学733
Geography地理学48
工程技术Computer Science & Information Systems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417
Engineering - Civil & Structural土木工程747
Mechanical Engineering机械工程951-100
Materials Science材料科学651-100
Electrical & Eletronic Engineering电子电气工程548
Chemical Engineering化学工程418
社会科学与管理学Law and Legal Studies法律与法律研究516
Accounting and Finance会计与金融学1151-100
Economics & Econometrics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417
Statistics & Operational Research统计学与运筹学623
Social Policy & Administration社会政策与行政管理721
Anthropology人类学34
Politics政治学844
Environmental Studies环境研究740
Education and Training教育与培训11
Business & Management Studies商业与管理研究1351-100
Library & Information Management图书馆及信息管理327
艺术与人文Classics & Ancient History古典文学和古代史517
Theology, Divinity & Religious Studies神学、神学与宗教研究1351-100
English Language & Literature英语语言和文学413
Art and Design艺术和设计746
Linguistics语言学514
Modern Languages现代语言学418
History历史学617
Archaeology考古学33
Sports-related Subjects体育相关学科726
Philosophy哲学722
Architecture建筑学13

REF 2014 英国大学官方排名(具体学科领域),详情请参见下表:

学科名称(英文)学科名称(中文)排名
Clinical Medicine临床医学1
Neuroscience心理学、精神病学和神经科学1
Biological Sciences生物科学2
Chemistry化学3
Physics物理学4
Mathematical Sciences数学5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cs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学1
Aeronautical, Mechanical, Chemical and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航空、机械、化工与制造工程6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nce电子电气工程、冶金和材料科学5
Civil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土木与结构工程5
Architecture, Built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建筑、建筑环境与规划1
Geography地理学7
Economics and Econometrics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1
Law法学4
Anthropology and Development Studies人类学与发展研究5
Education教育学1
Philosophy哲学5

入学要求


伦敦大学学院是英国最难入读的高等学府之一,其“英国高级程度考试”(A-Level)的招生录取成绩为AAB~A*A*A(三科)不等,还要求申请者通过一门选修科目的“高级补充程度考试”(AS-Level);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B课程)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则为34。但学术成绩并非筛选申请人的唯一指标:附加考试(如STEP和TSA等)、面试表现、课外活动参与率以及推荐信等软指标均为考察要素。


大多数有意报考伦敦大学学院本科课程项目的学生(包括国际生),都需要透过UCAS(英国大学和学院招生服务中心)平台在线递交申请材料。UCAS系统会在每年的9月份开放申请入口,除了牛剑(同年10月15日停止接受申请)以外的其他学校都会在次年的1月15日停止接受申请,而医学和法学类课程的申请也有特殊安排:前者的申请截止日期会提早至同年的10月15日,学生还需要在当年的9月初参加生物医学入学考试(BMAT);至于后者的申请截止日期则与其他课程无异,但申请人需要在2月前参加英国国家法学入学考试(LNAT)。至于有意报考UCL研究生课程项目的学生则需要在学校自己搭建的网申系统上进行注册和提交申请。所有非英语母语的学生都要提供英语能力证明,UCL接受不同种类的英语水平测试成绩(如IELTS、TOEFL、PTE学术英语考试和Duolingo英语测试等)。

留学申请

研究生学历要求[36]

  1. 本科毕业并成功获得学士学位;

  2. 毕业院校为国内(中国大陆)985/211工程大学;

  3. 在校加权平均成绩为87分以上(985工程大学)或90分以上(211工程大学)。

英语能力要求

雅思(IELTS)成绩的具体要求如下:

  1. 总分6.5(单项不低于6.0):个别理工科/建筑学/制药化学等;

  2. 总分7.0(单项不低于6.5):多数理工科和个别文科/医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金融类专业等;

  3. 总分7.5(单项不低于7.0):多数文科和个别理工科/法学/历史学/临床医学/BASc项目等。

不同的专业会有不同的要求,甚至每年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动,但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专业的本科生课程项目的入学语言要求并不会比其研究生课程项目的入学语言要求低。详情可参见伦敦大学学院官方网站中的“English Language Entry Requirements”页面。

开课日期

UCL开设的大多数课程项目一般是从每年的9月中下旬开始,持续到次年的6月中下旬结束。每学年被分成3个学期,每个学期的长度为10周左右。

学位证书

伦敦大学学院为本科生颁发的学位证书有两种:一种是伦敦大学的,但证书的副标题上会注有“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字样,另一种则是UCL自己印发的证书。学校的本科生在毕业时可以自行从以上两种证书中选择其一,但研究生在毕业时只会被统一颁发由伦敦大学学院自制的学位证书。

参考资料:

1.上海财经大学[引用日期2021-11-25]
2.UCL 官网[引用日期2020-05-05]
3.伦敦中国官网[引用日期2020-02-05]
4.YOUR UNIVERSITY GUIDE[引用日期2020-05-05]
5.中国新闻网2017-05-25[引用日期2017-05-26]
8.Times Higher Education[引用日期2020-02-04]
9.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引用日期2020-09-01]
10.QS中国[引用日期2020-06-11]
11.QS[引用日期2022-06-09]
12.伦敦大学学院官网[引用日期2020-08-04]
13.complex[引用日期2020-06-10]
14.FCI 官网[引用日期2020-05-17]
15.伦敦大学学院官网[引用日期2019-12-02]
17.图灵研究院官网2017-05-11[引用日期2017-05-31]
18.北京大学新闻网[引用日期2019-12-02]
19.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官网[引用日期2020-08-20]
20.UCL official website[引用日期2018-01-15]
21.cwur世界大学排名[引用日期2020-06-14]
22.北京大学 国家发展研究院[引用日期2020-05-17]
23.北京大学官网2016-11-04[引用日期2017-04-21]
25.Times Higher Education[引用日期2020-05-05]
28.UCL official website[引用日期2018-01-15]
29.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官网[引用日期2020-09-25]
30.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官网[引用日期2020-09-25]
32.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引用日期2020-01-20]
34.qschina[引用日期2020-03-10]
36.UCL[引用日期2020-05-23]
分享到:
免费获取留学方案
免费获取留学方案
目前学历
*
就读学校
*
平均成绩
*
已读专业
*
留学国家
留学时间
姓名
*
联系方式
*
微信
*
验证码
 换一张
*
提交
联系QQ:1051756534    手机号码:18163386506     联系邮箱:1051756534@. qq.com    

网站首页